环球热讯:地产美元债七月危机

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国宝 7月13日,地产美元债延续前一个交易日的跌幅。截至21时,有11只地产美元债每1美元下跌超过3美分,其中新城2023年8月到期和建业2023年4月到期的美元债更是每1美元下跌突破6美分。

7月12日,共有32只美元债每1美元跌幅超过5美分,跌幅最大的一笔由绿地发行,每1美元下跌了14.9美分,建业有3笔美元债也每1美元下跌超过6美分。

阳光城、正荣、禹洲、恒大、大发等房企发行的美元债价格已经跌破年收益,时代中国、合景泰富等房企,虽然没有发生公开违约或债务展期,但部分美元债价格已经跌至13美分以内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中骏、雅居乐、中梁等房企发行的部分美元债维持在30美分以内,旭辉、碧桂园、新城等流动性相对较好房企的美元债价格也向下探至30美分附近,甚至中海、金茂等央企的美元债也跌入80美分内。

作为美元债投资人,地产美元债在胡军的投资配置中占有相当比例。他说,跌幅如此之大,下跌范围如此之广,无论在房地产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不常见,“已经和基本面好坏无关了”。

最近一段时间,胡军一直在犹豫,是将所有的地产美元债出清,还是继续持有等待奇迹出现。他告诉经济观察报,在投资人来看,大部分民企兑付美元债的预期在降低,“这么低的价格,就是用脚投票房企不会兑付了”。

剧烈波动

7月13日16时左右,禹洲一笔2022年9月到期的美元债价格下跌9.13%,现价为9.95美分;差不多同一时刻,弘阳一笔2023年4月到期的美元债价格跌至12.9美分,下跌6.9%;弘阳另一笔2024年5月到期的美元债下跌了4.5%。

此外,龙光、融信、奥园等房企的美元债也有不同幅度的下跌。已经对债务进行展期或公开违约的房企,债券价格下跌是基于其偿债风险已经公开暴露在投资人面前,而大量没有违约或展期房企债券下跌,多少让人看不懂。

7月13日23时左右,德信中国一笔2022年12月到期的美元债每1美元下跌6.1美分,价格已经跌入50美分以内;同一时间,新城一笔2024年12月到期美元债每1美元下跌7.8美分,最新净价跌至41.6美分。

截至7月13日,最近一周时间,有29只美元债的跌幅超过10美分,涉及的房企中,建业、华南城曾遭遇流动性风险,但均获得国资入股;旭辉、碧桂园、新城、仁恒以及远洋等普遍被认为是流动性相对较好的房企。

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一个月,共有40只美元债每1美元的跌幅超过20美分,其中刚刚爆雷的天誉置业旗下2023年到期美元债跌幅突破60美分,净价只剩下22美分;旭辉的永续债跌幅也超过48美分,净价为33美分。

胡军介绍,今年债券价格一直有波动,整体波动幅度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没有那么激烈,但最近一个月内,部分债券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波动,尤其是最近两三天,动荡格外激烈。

“之前跌的都是已经爆雷的或即将爆雷房企的债券,这一轮已经杀红了眼,不分什么爆雷不爆雷,国企还是民企,通杀”,胡军说,从业多年类似的行情还是第一次遇到,“有点全行业出清的意思”。

包括胡军在内的多位投资人告诉经济观察报,这一轮地产美元债剧烈震荡,与一部分公募基金调仓有关,由于资本市场对地产美元债持续看空,部分公募基金将持仓量从原来的20%左右下调至5%以内。

对公募基金来说,类似的调仓与其说是割肉,不如说是止损,“一旦发生爆雷,很难向投资人交代,但这个时候清仓或调仓,只是损失了一部分,未来可以通过其他投资弥补回来”,一位金融机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。

有人出清,就有人出手,胡军介绍,无论是美元债市场,还是国内债市场,都有大量像他这样的高收益债投资人,他们用低价从机构手中买入房地产债券,进行一场类似赌博的资本游戏。

“投资3家房企的债,只要有一家兑付了,就能保证不会赔钱,哪怕是引入央企国企做战投,也可以带一波行情”,胡军说,如果能够把握好投资的节奏,每年可获得不菲收益;但如果运气不好,也有可能赔得一塌糊涂。

这波地产美元债行情剧烈波动,虽然直接原因是部分公募基金调仓所致,但在多数投资人看来,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,“在开发商各类债务中,信用债是劣后的,在信用债中,美元债又是劣后的”,胡军说,即便是没有爆雷的房企,也会优先偿还国内债券。

期望降低

在房企的债务中,开发贷、信托借款等融资均有土地、在建工程或不动产作为抵押,但大部分信用债没有抵押,只有部分信用债有实控人担保。

在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爆发过程中,银行、信托等有抵押的债权人率先出手,一旦触发提前还款机制,一般会通过冻结相关账户资金用来保障偿债。再加上预售资金监管趋严、金融机构停贷等原因,开发商现金流迅速被抽干。

对信用债的债权人而言,只要不触发违约机制,即便房企非标融资爆雷,也只能等到债券行权或到期时才能采取行动。但这个时候,信用债投资人可选择的空间往往较小,更多是被动接受房企提出的展期方案。

在这一轮地产信用债展期过程中,阳光城等房企追加了实控人担保,也有房企追加抵押物作为增信措施,为了顺利通过展期方案,部分美元债交换要约,房企甚至还给出“同意费”。

同为信用债,房企对待国内债与海外债的方式也不同,在优先偿还序列中,除了极个别房企特殊情况外,多数房企都选择保境内债而舍弃海外债,这也是房地产海外债券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胡军表示,海外债券在海外上市,借贷双方出现纠纷,也只能在海外进行司法诉讼,但由于多数房企在海外没有可执行的资产,即便在海外起诉,也不会有实质性收获;但国内债不同,可以直接起诉境内发债主体。而对开发商来说,如果境内主体陷入司法诉讼,可能对日常经营造成影响。

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又有融信、宝龙、金科等多家房企对企业债券进行展期,资本市场也传出时代中国即将对境内债回售权进行延迟,目前已经与投资人就相关方案开始沟通,但截至7月13日还没有发布公告。

DM数据显示,截至7月14日,已经有21家房地产主体发生信用债公开违约事件,其中1月和6月爆雷房企数量均达到5家;3月和5月各有3家主体违约。从违约债券来看,多数首次违约主体均为美元债。

而境内债则通过展期等方式避免法律意义上的违约。根据数据统计,截至7月13日,2022年共有98笔房地产国内信用债出现无法按时兑付、行权和付息的情况,其中实质违约的有52只,43只展期。

楼市掉头

除了房地产本身流动性风险外,一个促使投资人坚决对地产美元债斩仓的重要因素是7月上中旬楼市再次呈现乏力状态。

从数据看,房地产市场4月触底,5月开始反弹,6月持续上行,根据克而瑞数据,百强房企同比降幅已经缩小至50%左右。楼市的好转不仅可以改善房企流动性,也有助于加速房企处置资产的力度。

实际上,虽然5月和6月楼市持续上行,但房企流动性并没有获得改善,5月以来,已经有49笔国内信用债违约或进行展期处理;首次公开违约的房地产主体超过10家。7月上旬房地产市场环比大幅下滑,也使得资本市场对房企再次失去耐心。

数据显示,7月1-10日,30个大中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滑54.9%,从数据来看,7月上旬成交虽然稍好于6月上旬,但远远低于6月中旬和下旬。

分城市来看,一线城市环比跌幅39.4%,二线城市跌幅为66.6%,三线城市跌31.5%,二线城市环比跌幅最大,杭州、青岛等城市的环比跌幅超过8成,苏州跌幅也超过7成。

一二线城市中,除了福州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5%外,其他公布数据的城市中,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,南京环比跌幅为4.4%,跌幅相对较小,北京、上海和深圳环比跌幅在三成上下,广州跌幅达到66.7%。

一家TOP30房企销售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,7月上旬环比跌幅较大也有非市场因素,比如6月为上半年终点,大部分房企有冲业绩的需求,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增加了销售,“往年基本都是这个趋势,7月都是环比下跌的”。

但是其也承认,往年7月环比6月跌幅大部分在15%左右,今年7月上旬环比跌幅较大,既有统计口径(以7月上旬对比6月下旬)的因素,也有市场因素。他认为,近期一系列事件导致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,使得本来就脆弱的楼市供需关系更加雪上加霜。

该人士所称的市场因素即楼市断供事件,近期,由于部分房地产项目延期交付或不能按期交付,购房者集体发表断供声明,虽然实质性断供不确定,但这一事件影响已经波及到多个城市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7月13日晚间,声明断供的项目已达150多个。

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看到你因为交不了房要断供,我还会去买房吗?”胡军表示,购房者断供事件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,但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打击程度会超出预期,“以后即便是买房,谁还敢买期房”。

上述TOP30房企销售负责人认为,即便是7月楼市调头向下,也有可能是市场正常回调,“现在变量因素太多,正常供需关系已经被掩盖了,不过,如果8月和9月继续向下的话,后果就可能比较危险了”。

争议存续

7月14日,富力发布公告称,已经支付10只美元债豁免违约及展期同意费,共计1929.4万美元,10笔票据在7月11日后已经被替换为新票据。这意味着富力10只美元债展期已经完成,富力仅支付0.5%的同意费。

同一天,宝龙发布公告称,旗下美元债交换要约及同意征求已经完成,涉及两笔共计4.42亿美元,宝龙将于7月15日支付同意费,并计划发行两笔新票据,其中一笔为2023年7月到期1.7亿美元,另一笔2024年1月到期2.63亿美元。

截至目前,无论是国内债展期,还是美元债交换要约,鲜有通不过的。“如果第一次通不过,那就再来一次,一直到通过为止”,胡军说,所以,最终几乎所有的债券展期均会通过。

不过,一笔债券展期过程中,并非能够获得全部投资人同意,这就使得同样一笔债券,既有展期的大部分,也有未获得展期的小部分。比如本次宝龙交换要约的两笔债券,其中一笔同意率为89.35%,另一笔同意率为87.58%。

一位美元债投资人告诉经济观察报,对于没有投同意票的债券部分,房企一般采取冷处理方式,既不兑付,也不展期,以一种“维持现状”的方式对待。按他说法,到期没有兑付,即可视为违约,“只是金额少了点”。

地产美元债从2012年兴起,但之前由于境内融资通道较为丰富,除了部分在海外有项目的房企外,鲜有开发商发行美元债,所以,一直以来地产美元债存在感并不强。到2016年,地产美元债年发行规模不到百亿美元。

一直到2017年前后,由于监管层对房地产企业发展、股权融资及信托、资管等非标融资进行严格管理,部分开发商的融资受到严重影响,开始逐步在海外债方面做文章,发行地产美元债最多的恒大,数千亿美元的美元债亦是在这一背景下积累而成。

2017年房地产美元债存量规模达到了1625亿元,2021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。同花顺(300033)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7月13日,内地房企海外债券占中资海外债比重20.8%。

2022年上半年,内地房地产企业发行美元债规模只有20亿美元左右,此外还发行20亿元人民币海外债券,无论发行规模及活跃度,与之前相比均出现大幅下降。

2022年内到期的地产美元债有86只,到期规模221.81亿美元,上半年共有22只地产美元债进行展期,涉及金额586.2亿元。此外,2023年到期的地产美元债规模587亿美元,2024年到期422亿美元。

由于美元债在各类债务偿还序列中排名靠后,投资人对地产美元的信心降到冰点,即便发改委备案成功,也几乎没有投资人愿意买单,从而使得美元债发行几乎停滞,并影响到城投及金融等领域美元债发行。

根据上清所等机构统计,5月外资合计持有境内债券共计36588.9亿元,环比减少2.9%,同比减少0.5%,同比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负。

胡军认为,现有存量债券出清之前,地产美元债几乎没有任何新发可能了,未来地产美元债可能将不复存在,“现在存量美元债,三十左右一抓一大把,龙湖的也只有六七十,为什么要买全价的票据呢”。

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,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zxcq@corp.zhuanglala.com 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装修资讯企业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