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过去一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,但绿城中国还是向市场交出了不错的答卷。
(资料图)
2022年,绿城中国营收再创新高,报告期内共实现收入1272亿元(人民币),较2021年增长27%;年内实现利润88.95亿元,同比增长15.7%,凭借3003亿元的销售额位居全国TOP4,自投销售额位居全国TOP8,自投权益销售额位居全国TOP11;回款率高达102%.
业绩增长仅仅是“优等生”的外在表现,其在投资、服务、产品、运营等维度的均衡发力和相互促进,才是绿城收获稳健向好发展的根本。因此,探究绿城中国成绩背后的管理内核,对处于复苏之中的房地产行业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“狙击式”投资背后的长期思维
近年来,绿城的投资方式显然大不相同。
一方面出于对市场的提前判断,另一方面则是对长期价值和高潜力的选择,绿城锚定了“狙击式”投资——注重聚焦和转化,从而降低投资风险、提高效率。
狭义上的狙击式投资,在于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和精细分析,选择具有长期价值和高潜力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,在这一基本战略指导下,2022年绿城团队在一二线城市和优质三四线城市拿下了27个新增项目,新增货值1037亿元。其中,一二线城市新拓货值占比高达92%,并且牢牢抓住了嘉兴、金华、台州等浙江优质三四线城市的结构性机会。
跳出项目和区域,绿城这位“优等生”对于狙击式投资有着更广义的理解。从大方向来看,绿城中国逐年聚焦纯住宅开发,截至2022年末,其商办物业仅占新增货值的0.5%;而从投资行为本身来看,绿城更是紧抓高效转化,将狙击式投资贯彻始终。
以大本营杭州为例,2022年绿城新获16个项目,当年即开盘13个,去化率达到91%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绿城近三年来主动提升权益比例,从2020年的57%快速升至2022年的69%,牢牢锁定高潜力项目的长期价值。
高效盈利模式:“一年两熟”提质增效
投资实现精准转化之后,运营效率则成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另一把标尺。
尽管202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普遍放缓,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全年住宅新开工面积88135万平方米,下降了39.8%,但绿城中国却通过“集团-城市公司”两级架构的落地,压缩管理层级,提升效率效能,以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实现“一年两熟”。
从拿地到开盘的周期缩短至5.5个月,从拿地到经营性现金流回正从1年缩短至7.9个月,一笔资金在12个月之内实现两次轮转。观察其近三年数据可见,“住宅当年转化率”从15%、21%跃升至了2022年的48%。
在杭州,绿城中国更是做到了从拿地到首开平均周期4.7个月,2022年有5个项目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回正。2022年,绿城中国总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3003亿元。其中,绿城自投项目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128亿元;归属于绿城集团的权益金额约为人民币1224亿元,权益比提升至58%。自投项目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人民币26823元,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。
在多重精细化管理之下,2022年绿城以102%的整体回款率,保持在行业的高位,除了保障公司现金流有效支撑外,也为再投资储备了充足的粮草。
优等生的实力:“霸榜”核心城市
以随变而变、动态刷新,打造行业“特而美”的战略思维让绿城展现了不凡的实力,在一二线城市的优势得以持续巩固,排名大步向前。
绿城中国执行董事、副总裁李骏在业绩会现场表示,“我们在一二线城市的综合去化率达到63%,金额占比85%;特别是在核心城市的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,在杭州、宁波、西安、天津、济南等城市,绿城中国排名前5;在北京、长沙、大连等城市都进入了前10;其中北京沁园、杭州月映海棠园、上海青蓝国际等9个项目单盘销售额超过40亿元。”
绿城管理层认为,公司对于产品品质“一号工程”、客户满意度“一号标准”的打造和落地,是其营销导向下在多个重点城市获得成功的关键。特别是产品力层面,2022年绿城揽获中指院、克而瑞、亿翰智库三大机构测评“产品力第一”的大满贯,同时获得54项国内外设计类奖项,备受市场及专业机构认可。
事实上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绿城仍有累计已售未结转金额约3245亿元,其中权益金额1846亿元,已经提前锁定未来的盈利前景。2023年,绿城在核心城市的优势仍在扩大。就在业绩会举行后的第二天,绿城再战杭州土拍,斩获杭州东湖新城和未来科技城2宗优质地块,总价约37.8亿元。
对新一年的投资战略和投资目标,绿城中国执行董事、行政总裁郭佳峰表示,“绿城会在原先的基础上更新投资策略,首先还是会在反复研究选定的核心城市做‘底仓式’的投资,其次再去相对安全的区域进行一些精准投资,做到投一成一。此外,按照总体市场形势以及销售回款量入为出,有计划、分步走,2023年的投资总货值相信会超过2022年。
【绿城】供稿
责编:向雪平
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,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zxcq@corp.zhuanglala.com 。